近日,我校海洋學院李遠友教授團隊的學術專著《魚類脂肪酸精準營養的理論與應用實踐》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得到202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優先資助。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浩然院士和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麥康森院士分別為該書作序。
該書系統總結了李遠友團隊近20年來在魚類必需脂肪酸(EFA)需求特性及其影響因素,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LC-PUFA)合成特性及其代謝調控機制、脂肪酸精準營養技術及其在魚油替代與高效環保配合飼料研發中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體現了理論和應用的良好結合。同時,作者也介紹了國內外同行在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對魚類脂肪酸精準營養的概念、內涵、重要性、研究方法和未來的研究方向,以及提高養殖魚類LC-PUFA含量的策略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魚類營養與飼料是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脂類是魚類三大必需營養素之一,其重要功能之一是提供必需脂肪酸(EFA)。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LC-PUFA;也稱高不飽和脂肪酸,HUFA)是人和魚類等所有脊椎動物的EFA。淡水魚類可以將α-亞麻酸(ALA)和亞油酸(LA)轉化為LC-PUFA,故其可以利用富含ALA 和LA、但缺乏LC-PUFA 的植物油為脂肪源;相反,海水魚類的此種能力一般缺乏或很弱,故其配合飼料中需添加富含LC-PUFA 的魚油才能滿足其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對EFA 的需要。魚油主要來自天然捕撈的野生漁業資源,全球每年生產110萬噸左右,而我國消耗全球魚油流通總量50-60%,且超過2/3依賴進口,魚油資源短缺、價格昂貴,嚴重制約海水魚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降低魚油使用量是擺脫水產養殖對魚油過度依賴“卡脖子”問題的客觀需要。
另一方面,與陸生養殖動物相比,魚類對脂肪的量和質要求高;其飼料中不僅需要添加較高水平的脂肪,而且對EFA有更高要求。魚類和人類一樣,對n-3 LC-PUFA有更高的需求水平。n-3 LC-PUFA是公認的有利于人體健康的脂肪酸,它們對于促進人的大腦發育和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有“腦黃金”、“心腦金”之稱。魚類是人體獲取EPA和DHA的主要食物來源。因此,如何提高養殖魚類的EPA和DHA等n-3 LC-PUFA含量,也是實現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
李遠友自2000年獲得國家基金面上項目“飼料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影響花尾胡椒鯛生殖性能的機制”以來,在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及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項目等科研課題的資助下,以黃斑藍子魚、卵形鯧鲹、石斑魚、日本鰻鱺、金鼓魚、羅非魚等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養殖魚類為對象,聚焦魚類脂肪酸精準營養的理論與應用基礎研究,對魚類的EFA需求特性、LC-PUFA合成特性及代謝調控機制、海水魚LC-PUFA合成能力缺乏或低下的原因、脂肪酸精準營養技術及其在魚油替代和高效環保配合飼料研發中的應用等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取得的多項原創性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較重要的影響力。
為了將團隊近20年來在魚類脂肪酸營養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系統地介紹給大家,李遠友組織團隊老師撰寫了《魚類脂肪酸精準營養的理論與應用實踐》專著。該成果不僅對于豐富魚類分子營養學內容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也有助于提高水產配合飼料的研發水平及養殖魚類的營養品質(n-3 LC-PUFA含量),對于促進現代漁業的高質量健康發展,擺脫水產養殖對魚油依賴性過強的“卡脖子”問題,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端牢端好中國飯碗,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等具有重要意義。
文圖/海洋學院